1. 男性的癥狀更重?不,覺得“非常難受”的陽性小伙伴中女性比例似乎更高;
2. 老人與兒童的癥狀更輕?不,老人(>50歲)與兒童(<20歲)自述的難受程度比例及癥狀轉陰所需要的時間都與青壯年無異;
3. O型血更不易感染新冠?不,不同血型在陽性和陰性個體中的整體分布類似,無顯著差別,符合生物學分布;
4. A型血的更危險?不,在我們感覺“非常難受”的陽性小伙伴中,A型占比顯著降低,O型占比上升,當然這可能與該組整體樣本量較少且不清楚血型的比例顯著升高有關;
5. 喝咖啡的人更不容易得新冠?不,咖啡飲用似乎與新冠的感染與否及癥狀輕重無顯著關聯;
6. 運動的人更不容易得新冠?不,新冠病毒似乎并沒有偏愛討厭運動的小伙伴們;
7. 健身達人癥狀更嚴重?不,不運動或少運動的小伙伴陽后感到“非常難受”的比例還是略有升高,而非常熱愛運動的小伙伴們的輕癥比例似乎也略有升高;
8. 過敏體質的人更不容易得新冠?不好說,陰性小伙伴中無過敏史的比例的確略低,但并不顯著;同時過敏史也無法讓陽性的小伙伴感覺更好受些;
9. 打科興疫苗的癥狀最嚴重?不,3針疫苗的注射比例似乎與癥狀嚴重程度成反比,即3針疫苗的注射比例越低,癥狀越重;而科興疫苗也符合該規律。
放開三周有余,新冠病毒在中華大地上,尤其是北京城內迅速傳播。而越來越冷的天氣某種意義上也是病毒的“溫床”,更是使得現實中上映“羊了個羊”真人版。隨著毒圈一天天縮小,人群中患病又康復的“神雕大俠們”的比例逐漸上升。而也有邁入決賽圈,身邊朋友陽了個遍而自己卻一直陰性的天選打工人們一邊慶幸,一邊提心吊膽。“到底陽不陽”“什么時候陽”儼然成了新時代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此外,各大官方媒體和短視頻也被新冠占據,各種“專家們”重出江湖,五花八門的研究和“坊間傳言”也真真假假地沖擊著大家緊繃的神經。到底哪些因素可以影響新冠感染或嚴重程度?血型?咖啡?過敏體質?男性比女性癥狀更嚴重?老人兒童癥狀更輕?
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們為此設計了一份匿名的調查問卷,發動了身邊各種有探索精神的小伙伴們,希望能夠用真實的個人經歷在一定程度上檢驗這些研究結果與傳聞。
聲明:該結果僅供娛樂,參與的小伙伴們未簽署知情同意,調查本身也未經過嚴謹的設計和科學的統計學分析,不能用于科研文章發表。
結合我們2次調查的結果,共有792份有效數據,男女比例幾乎持平(女性占52.3%),年齡分布也是以青壯年為主,陰性和陽性的年齡分布也幾乎沒有差異(圖1)。
其中,有31.69%(251)的小伙伴仍然比較堅挺,一直為陰性,似乎已經摸到了防疫“決賽圈”;30.3%的小伙伴現在正處于感染的陽性狀態;另外還有38.01%的小伙伴曾經陽性,現已“陽康”(圖2),但“癥狀”或“陽性狀態”轉陰所需的時間跨度較大,從1天到15天不等,但大部分在7天左右消失(中位數)(圖3)。
圖1.年齡分布情況
圖2.感染新冠比例
圖3.轉陰天數統計
男性的癥狀更重?
老人與兒童的癥狀更輕?
大部分的陽性小伙伴(47.87%)覺得新冠“比較難受”,但有28.88%的小伙伴們感覺“癥狀嚴重且非常難受”,其余23.26%覺得“癥狀很輕”(圖4(A))。
此前的網絡媒體的報道及坊間傳言給我們的感知是男性的癥狀普遍相對較重,但我們的數據卻顯示,覺得“非常難受”的陽性小伙伴中女性比例似乎更高些(33.21%vs23.73%)(圖4(B,C))。
另外,共52名老人(>50歲)與兒童(<20歲)自述的難受程度比例及癥狀轉陰所需要的時間都與青壯年無異,并不像坊間流傳的“老人與兒童的癥狀更輕”(圖4(D,E))。
(A)
(B)
(C)
(D)
(E)
圖4.癥狀難受程度的性別及年齡統計
O型血更不易感染新冠?
A型血的更危險?
不同血型在陽性和陰性個體中的整體分布類似,無顯著差別,符合生物學分布:除AB型占比較低外(≈10%),A型、B型和O型占比都在20%-30%之間(圖5)。
(A)
(B)
圖5.血型統計結果
在陽性個體自述的不同癥狀等級間,血型分布在“比較難受”和“感覺癥狀很輕”之間的比例無顯著差異,與陽性整體分布類似,即AB型≈10%,其他幾型在20%-30%之間。但在“非常難受”的陽性分組中,A型占比降低至17%,O型占比上升至32%,這可能與該組整體樣本量較少(僅149)且不清楚血型的比例顯著升高(18%)有關。因此該結果并不一定具有代表性(圖6)。
(A)
(B)
(C)
圖6.血型與癥狀輕重的分布情況
總的來說,我們目前的觀察也暫時無法看出血型對新冠病毒的抗力及癥狀嚴重性的影響。當然,目前仍然不知道自己血型的小伙伴也可以考慮去醫院或獻血機構檢測下,畢竟血型背后還是可以隱藏很多信息的,比如性格測試、生孩子溶血風險及簡單的親子關系判斷等。
喝咖啡的人更不容易得新冠?
咖啡飲用頻率統計結果顯示,不管陰性陽性,約70%的小伙伴都是不喝咖啡的。雖然陽性中每天一杯的小伙伴比例(22%)似乎略高于陰性中的(15%),但咖啡飲用本身似乎對新冠的感染無顯著影響。針對不同癥狀嚴重程度的統計,也未能發現飲用咖啡與較輕的癥狀相關(圖7,8)。
因此雖然有研究稱喝咖啡對預防新冠有積極作用,但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咖啡來防疫。遵循疾控中心的指導方針是最佳選擇,同時大家也可以通過補充營養來保護自己。
(A)
(B)
圖7.咖啡飲用頻率統計結果
(A)
(B)
(C)
圖8.咖啡飲用頻率與癥狀輕重的分布情況
運動的人更不容易得新冠?
健身達人癥狀更嚴重?
在我們的調查中,新冠病毒似乎并沒有偏愛討厭運動的小伙伴們,相反,不運動或少運動(≤1小時/周)的小伙伴仍保持陰性的比例似乎略高(59.76% vs 51.76%),但并無顯著性差異。當然,這也可能是因為不運動的小伙伴們更少出門,接觸到病毒的機會更少(圖9)。
(A)
(B)
圖9.運動習慣統計結果
雖然整體上看,陽性的小伙伴中,運動與否及時間長短似乎與癥狀的輕重無顯著關聯,但不運動或少運動(≤1小時/周)的小伙伴感到“非常難受”的比例(58.39%)還是略高于“比較難受”(49.39%)和“癥狀很輕”組(49.59%),而非常熱愛運動的小伙伴們(≥3小時/周)似乎“癥狀很輕”的比例也略高(26.43% vs 24.16% vs 25.1%)(圖10)。
(A)
(B)
(C)
圖10.運動習慣與癥狀輕重的分布情況
因此,雖然整體來說運動與新冠無明確關聯,但我們的數據提示,不運動或少運動的小伙伴可能陽性比例略低,但也可能會更難受些。不過這里要特別提醒“陽過”們康復早期莫劇烈運動,避免心肌炎的發生,運動也要循序漸進。
過敏體質的人更不容易得新冠?
在網友們總結“天選之子”的原因中,過敏體質似乎成為“盔甲盾牌”,有感染新冠的風險大幅度降低的說法。
我們的過敏史統計結果顯示,陰性的小伙伴中無過敏史的比例的確略低(53% vs 59%),但并無顯著的統計學意義。此外,過敏史也無法讓陽性的小伙伴感覺更好受些(圖11,12)。因此,雖然大家身邊可能仍存在具有多年的過敏性鼻炎或其他過敏癥狀的未被感染的“幸運兒”,但很可能只是一種幸存者偏差,例如我們公司的一名重度鼻炎的小伙伴,雖然沒有被同事傳染,但還是在家人相繼陽性之后也中了招。所以,有“過敏”病史并非“免感染金牌”,小伙伴們還是要做好防護哦。
(A)
(B)
圖11.過敏史統計結果
(A)
(B)
(C)
圖12.過敏史與癥狀輕重的分布情況
打科興疫苗的癥狀最嚴重?
參與我們調查的小伙伴們中,僅有3%的人群尚未接種任何疫苗,且約70%都已打過3針疫苗,疫苗注射情況在陽性和陰性人群中的分布并無差異(圖13)。
(A)
(B)
圖13.疫苗接種統計結果
針對517名陽性小伙伴的統計顯示,雖然無統計學差異,但未接種的比例在“癥狀很輕”中似乎更低,僅為5%;且3針疫苗的注射比例似乎也顯示出與癥狀嚴重程度成反比,即3針疫苗的注射比例越低,癥狀越重(非常難受56%,比較難受68%,癥狀很輕75%)(圖14)。這也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疫苗的作用,雖然無法完全阻止新冠感染,但多次注射可能還是對緩解癥狀起到一定作用。因此還是建議大家盡量接種疫苗,更好地提升自身保護能力。
(A)
(B)
(C)
圖14.疫苗接種與癥狀輕重分布情況
另外,針對大家格外關注的科興疫苗的注射情況,我們也進行了單獨統計。其中陰性和陽性小伙伴中的科興疫苗注射情況和比例基本一致,無顯著差異(圖15)。
(A)
(B)
圖15.科興疫苗接種情況統計
而對于陽性小伙伴的統計分析顯示,科興疫苗的整體注射情況在不同癥狀間的分布也與整體無顯著差異。而且,科興疫苗也符合前面所觀察到的“3針疫苗的注射比例似乎與癥狀嚴重程度成反比”這一規律,即“非常難受”的小伙伴中僅有27%注射了3針科興疫苗,而“癥狀很輕”的小伙伴中有41%都注射了3針科興疫苗(圖16)。
因此,我們的觀察明顯推翻了“打科興疫苗的癥狀最嚴重”這一傳言,科興疫苗與其他國內常用疫苗種類的效果似乎也無顯著差異。
(A)
(B)
(C)
圖16.科興疫苗接種與癥狀輕重分布情況
關于“陽過”們七天內癥狀表現和所用藥物我們也做了相關統計,錯綜復雜的折線恰似五花八門的個體表現差異。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前兩天發燒癥狀明顯偏高,分別占53.79%和65.25%,同時伴隨其他相關癥狀,其中乏力、肌肉酸痛、咽干所占比例較高均在40%左右。從第三天開始發燒等頭部不適、乏力及肌肉酸痛癥狀明顯減退,鼻塞、咳嗽癥狀比例明顯增加,分別在第四天和第五天達到最高為37.52%和53.97%。總的來說,大家的癥狀與網絡上流傳的經典反應幾乎一致,感染后第2,3天最為嚴重,而第6,7天時癥狀減輕明顯(圖17)。
另外用藥統計結果表明前兩天大部分人用布洛芬進行退燒止痛,且大多數認為是有效的,也有小部分人用了連花清瘟膠囊和對乙酰氨基酚等其他藥品。從第四天開始,近一半的人不再用藥。
(A)
(B)
圖17.癥狀統計結果
至于發燒吃布洛芬還是對乙酰氨基酚更有效,似乎也是因人而異,畢竟不是所有小伙伴都有足夠囤貨可以嚴謹地比較兩種藥物的療效,所以大家就有啥吃啥吧,實在不行,和鄰居們以藥換藥似乎也是比較方便的選擇。對于其他藥品,有小伙伴特別提到了家里的小朋友吃完小兒豉翹清熱顆粒半小時后有明顯發汗,對于兒童退燒來說可能是較好的選擇。由于數據量較小,個體差異較大,小伙伴們可以自行參考借鑒相關經驗。
總的來說,雖然我們這次調查樣本量還沒能過千,因此結果不具有顯著性差異,但畢竟是我們身邊的真實數據,也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對大家來說可能還是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人在江湖,感染與否身不由己。但無論是專家解讀,還是身邊人的數據統計,都說明新冠并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對癥下藥并充分休息,相信我們的免疫系統可以嘎嘎亂殺。
當然,戰略上藐視病毒,戰術上仍不能掉以輕心。無論是邁入決賽圈,還是已經“陽康”,我們仍舊應當做好消毒防護,戴口罩、勤洗手,多開窗通風,注意社交距離。當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才是應對疫情的最好方法。
另外,雖然新冠檢測呈陰性了,但一些“綿延不絕”的癥狀也讓大家不勝其擾。有些小伙伴也表達了對新冠持續癥狀和后遺癥情況的興趣。因此,我們即將推出新的關于新冠癥狀及后遺癥的調查研究,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的公眾號蹲守后續更新喲~
同時,小伙伴們如果還有什么想驗證的關于新冠的情況,也可以給我們留言,我們會考慮加在下一批的調查問卷中。